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携手博校科技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
最新动态 2025-07-10 36
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:智慧校园赋能教育变革,开启教育现代化新篇章
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,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,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作为北京首批示范性高中、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,以及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,近年来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。

一、深度合作,开启智慧校园建设之旅
自 2014 年起,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就与我司开启了深度合作,基于 “分类分层走班” 教学改革背景,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课程管理与实施体系。这一体系涵盖了从教师开课、混合式排课、学生选课、授课、考勤,到考核评价、成绩管理、统计分析、学分认定等全流程业务功能,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支撑。
基于大数据技术,学校实现了精准的学情诊断,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分析,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,从而提升了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,为后续智慧校园的深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二、数据中台助力,提升校务管理效能
2019 年,学校部署了数据中台,至今已成功运行多个业务应用模块,包括行政办公、教学教务、学生管理、教师管理、决策中心等十多个模块。报告中心累计产出报告 1.5 万个,成为了学校教师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数据服务工具。 在校务管理方面,2022 年学校着手建设校园知识库,至今已积累了约上千篇知识库文档,实现了校园信息的电子化管理。然而,随着知识库内容的不断扩展,信息检索难度逐渐增加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2024 年 3 月学校引入了 AI 知识库能力,利用先进的大模型技术,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 AI 会话形式的知识库内容快速检索服务。目前,该服务已惠及千名教师,提供了超过上千次服务,显著提升了教师检索校园信息的效率和便捷性,让校务管理更加高效、智能。

三、融合课堂平台,推动教学教研创新发展
在教学教研领域,2022 年学校打造了融合课堂平台,实现了常态化录播、远程教研等功能,打破了时空限制,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。2024 年 5 月,学校进一步引入 AI 知识点标注能力,对教学资源进行了优化。基于录播视频,AI 技术能够自动提取课程内容并智能标注课程知识点,便于教师和学生回顾和学习。截至目前,已为超过上千节录播课程完成了内容提取和知识点标注,有效助力了校本资源的沉淀和再利用,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四、数字化学习生态,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
作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,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自 2022 年部署融合课堂一体化平台以来,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,包括近 700 节公开课、超过 2500 次教师研课活动、800 余节智联课堂录播,以及为 7 万人次学生提供了请假后的在线课程观看服务,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。
2024 年,学校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,进一步打造了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数字化学习生态。依托校本题库、校本资源库和学生学情库作为底层支撑,系统能够深入分析学生的考试和作业数据,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错题本,并精准推送符合其学习需求的练习题和学习资料,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和精准教学。同时,课后作业的线上快速收发和客观题的自动批改功能,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,还提高了教学效率,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。
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智慧校园建设之路,是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。从课程管理到校务管理,从教学教研到学生学习,智慧校园系统的全方位应用,为学校带来了深刻变革,提升了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,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,相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将继续探索创新,不断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迈向新的高度,为我国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,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,在教育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,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典范和标杆,引领更多学校迈向智慧教育的新时代。